彝族医药

  • 产品详情
  • 产品参数

彝族医药,峨山彝语称“聂苏诺期”。“诺期”是彝族对各种药的总称。彝族医药广泛运用动物药、植物药和矿物药,治病用药则根据病情和药性,单味应用或数味配合,药材配制方法细致,剂量设计精良。彝医重点诊治的疾病类型有骨伤、妇科疾病、儿科疾病、精神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。

彝族医药分布在峨山县境内彝族聚居的村寨。尤其在化念镇高城村、富良棚小假左村、双江街道富泉村等地有在当地出名的彝族医药医生,彝族医药尤为盛行。

早在彝族母系氏族社会“支格阿龙”时代就知道用羊油蹄、蟒蛇、花椒根、黄连等动、植物和矿物治病。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知县陆绍阁主持修的《嶍峨县志》,在物产药志之属中记录了“天麦冬”等24种地产中药材。清康熙《嶍峨县志》还记载了当时野生和栽培以及饲养动、植物药材近400种。

彝族医药取材、用药特殊,治疗手段多样,对药材不良反应提前预防,以及对患者身心的双重治疗,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彝族诊疗体系,为中西医药、现代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;彝族医药抄本、验方、占卜经文均用彝文撰写,用彝族文字记录的药方与原始阴阳、八卦、五行相结合,充满着彝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医药独特的理解和运用。

彝族医药对妇科疾病、骨科疾病、疑难杂症等治疗效果显著且有治愈病例,传统彝族人民缺医少药,与彝医建立了非常稳固、信赖的医患关系,在彝族人民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
图一彝医李玉发整理晾晒草药_副本.jpg


彝医李玉发整理晾晒草药


图二彝医李玉发为村民看病_副本.jpg


彝医李玉发为村民看病


图三彝医李玉发采集的多种新鲜草药_副本.jpg


彝医李玉发采集的多种新鲜草药


图四草药木椿_副本.jpg


草药木椿


图五草药方病红_副本.jpg


草药方病红


图六彝医唐宝昌_副本.jpg


彝医唐宝昌


图七彝医唐宝昌从野外移植栽种的钩藤_副本.jpg


彝医唐宝昌从野外移植栽种的钩藤


图八彝医唐宝昌晾晒的草药_副本.jpg


彝医唐宝昌晾晒的草药


图九芊草(搭配山皮条,泡酒,煎药)_副本.jpg


芊草(搭配山皮条,泡酒,煎药)


图十玉带草(祛湿除风)_副本.jpg


玉带草(祛湿除风)


属地
峨山县
批次
第四批
类别
传统医药
级别
州市级